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12月30日,原材料板块整体涨幅达0.40%。板块内507只个股中,255只个股实现上涨,占比50.30%。其中,聚石化学收涨20cm,贵绳股份、西陇科学、美邦股份、四川美丰、大洋生物、长江材料、新华制药、北化股份、华斯股份等个股涨停。
在《“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常国武表示,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公司集团。依托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和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家至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
结合政策面分析,天风证券分析师杨诚笑表示,当前刚才仓库存储已基本回落至往年同期水平,需求端的变化大多数表现在国家对地产端的政策方向的转变,随着地产端需求的改善,刚才仓库存储的进一步下降,叠加钢材产量的限制,钢企对上游话语权的提升,钢企利润或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规划》提及,做强做大稀土公司集团,鼓励稀有金属企业加快整合。常国武表示,要营造良好行业发展环境。鼓励稀土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兼并重组,支持稀土公司集团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支持优势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打造稀土产业集群。
据记者梳理,部分上市稀土公司已率先垂范,12月22日晚间五矿稀土公告称,公司接到中国五矿通知,经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铝集团、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有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
五矿稀土表示,本次重组后,公司控制股权的人仍为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中国五矿变更为新公司。
在东北证券分析师曾智勤看来,稀土行业正处于供需重塑的新时代起点,估值体系有望重构。未来有望复刻历史上锂钴新能源需求高增的逻辑,伴随着价格中枢上移,企业或持续兑现高盈利。
上述券商推荐标的:北方稀土、五矿稀土、包钢股份、盛和资源、厦门钨业。
《规划》提出,到2025年,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在原材料领域形成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群。化工园区集约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石化产业基地。
可以看到,“双碳”目前对石化大宗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政策面驱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绿色环保的新型化工材料正如火如荼。比如,生物基材料主要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以及可降解塑料减少环境污染等。
据记者梳理,代表公司分别为华峰化学、华鲁恒升、中泰化学等。
《规划》提及,推动机械掘进及连续开采、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稀土多金属矿伴生资源及盐湖锂等资源高效利用、提取分离过程物料循环、超高纯金属及靶材制备等新技术研发。
以盐湖提锂技术为例,作为引领新能源的金属板块,部分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据记者梳理,随着全球锂价的持续上涨,南美盐湖锂资源开发热度不断的提高,以阿根廷盐湖项目为代表的南美锂资源开发提速,除了传统的赣锋锂业、西藏珠峰等企业外,包括盛新锂能、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等中国公司开始布局南美盐湖锂资源。
《规划》指出,推动水泥深度脱硫脱硝、化学团聚强化除尘、高效低碳节能等新研发技术。推进非金属矿分级提纯、晶形保护、粒形粒貌控制技术,特种玻璃熔化成型技术,先进陶瓷粉体制备技术等。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婷认为,环保政策下,玻璃纤维市场需求增量将大于供应增量,玻璃纤维供需紧张的格局或将延续。陶瓷纤维与传统重质耐火材料相比,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20-40%,在下游应用行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起到节能环保的重要作用。
相关公司包括陶瓷技术龙头鲁阳节能、碳纤维玻璃技术龙头光威复材等。
总体来看,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政策是投资机会的风向标,投资者需抓住符合经济发展转型的领域,目前A股很难出现普涨普跌行情,投资者一定要从基本面的角度去抓住好行业好公司的机会,耐心等待一个好价格来重仓配置。
年报成绩单陆续出炉 20家公司净利润预增超100%
2021年新增资金争相涌入A股 科技与新能源最吸金
外资涌入超80亿元,传媒股批量涨停!赚钱效应来了?
A股年内成交额创纪录!九安医疗已成“精”,“中药茅”市值蒸发...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丰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监管总局: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33.1万亿元
8月10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赛力斯拟13.29亿元收购赛力斯汽车少数股东股权
三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 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 “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提速 16项重点任务瞄准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
为何“中国制造”广受青睐?吴高斌认为,在经济[详情]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